98k文学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江东周郎 > 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服子义

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服子义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这一番比较下来,连太史慈自己都惊出了一身冷汗,原来自己就是那井底之蛙,只见刘繇,未见天下俊杰。现在看来,自己可能是投错了主公了。

这种强烈的矛盾感让太史慈感到头痛不已。毕竟大丈夫在世,就是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的,眼下,自己领着这几百残兵,到底该何去何从?

听到部下说有人领兵过来了,太史慈顿时觉得不妙,看样子自己的行踪已经泄漏,能大模大样地领着部队过来的,十有**便是周瑜的人马。

想到这里,太史慈沉声问道:“你看清了么?那领头的人是谁?”

那名斥候神色中闪过一丝恐慌,忙回道:“属下见那人年约二旬左右,身穿一身白衣,手摇羽扇,头戴纶巾,也没有多问,便赶紧回来禀报了。但属下见那人背后有人举着一面旗帜,上面绣的是一个大大的周字。”

在云岭之上,有一处小小的山村,因为前段时间山越人的叛乱,这个山村里的村民早已迁徙而走,只剩余个空荡荡的村落。

两个月前,山村里却悄悄地入驻了数百精壮的汉子,个个携带着兵器,还有一些汉子骑着马,一看就知是在战场上厮杀过的老兵。

这些人一入驻山村,便抓紧时间搜寻粮食、加固屋宅,还在山上的小道上用松木搭筑了几处寨门,以做防御之用。随后,每日里都有十余人不停地上山、下山,将外面的消息传递回了云岭村落里。

在村落中一处最大的屋宅里,有一名长着一副长长美髯、猿臂蜂腰的青年住在其中,看他走路时虎虎生风的模样、精气内蕴的眼神、矫健的身手,便知此人一定是个武艺高强的人。

这一日,一名负责刺探情报的汉子慌慌张张地跑进屋中,向那名美髯青年行礼道:“太史将军,山下突然来了一队人马,领队的人指名道姓要见你!”

那美髯青年正是太史慈,他自在红花原被臧霸和赵云的骑兵击败后,单骑逃走,后来聚拢了两百余名残兵,躲避在山中。太史慈原本想去会稽投靠王朗,后来听闻刘繇领着部众逃到了豫章,太史慈便率领这两百多人一路潜行,行到泾县境内。路过云岭时,太史慈见云岭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便在这山村中落下脚来。

按照太史慈的设想,如果自己能在泾县一带站稳脚跟,再跟陵阳附近的宗帅祖郎等人建立联系,待以后刘繇反攻丹阳时,自己便是一个极好的内应,让周瑜首尾不能兼顾。

太史慈自幼好学,深受儒家的影响,信义笃烈,既然刘繇是他的主公,他就从未想过改投他人,一直忠心耿耿地为刘繇冲锋陷阵。

自红花原一路潜逃到泾县,以及在云岭驻防了数月,所见所闻让太史慈颇为震惊。他明显地感觉到民心已经向着周瑜了,这也让太史慈不得不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“与周瑜为敌,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?”

不自觉地,太史慈把周瑜和刘繇二人做了一番比较,同样是世家大族出身,祖上都当过朝廷的重臣。但是在执政理念上,二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路,刘繇注重部下的出身,以出身论英雄;周瑜注重部下的能力,礼贤下士,不问出身。刘繇思想保守,注重维护地主豪强、世家大族的利益;周瑜推行新政,更加注重普通百姓的民生,同时也适当地限制地主豪强、世家大族那过滥的权力。刘繇一介儒生,虽有清名,却薄待部下,胸襟狭窄;周瑜文武双全,体恤下属,胸怀天下……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