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十国往事 第217章 淮南易主(第3/5 页)
几天后,诸将探望杨行密的病情,杨行密偷偷给幕僚严可求使眼色,让他单独留下。等众人离开后,严可求近前一步,压低声音,“主公,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,军政大事该如何处置?”
杨行密如实相告,“我已经命令周隐召大公子渥儿来扬州了,我之所以强撑着不肯咽气,就是在等渥儿!”
严可求便与徐温等人到访周隐,以观察其动作。果不其然,周隐竟然擅自扣留召唤杨渥的公文,那份公文就放在周隐的书桌上,而周隐恰巧不在现场。
于是,严可求与徐温“偷”走公文,派人把驰赴宣州,急召杨渥回扬州。杨行密命大将王茂章当宣州观察使,代替杨渥。
杨渥牢牢记得徐温的话,一看是徐温派来的使节,这才放心前来。抵达扬州之后,杨行密宣布杨渥为淮南留后,把军政大权移交给他。
与此同时,朱温平定荆襄,并东征淮南,无果而返,如前文所述。
朱温在淮南地区缺少运气加持。无论是天时、地利、还是人和,此时都是讨伐淮南的最佳时机:杨行密病危,蠢材杨渥继位,集团内部暗潮涌动,内乱危机重重,而朱温新定荆襄,淮南失去淮河天险,朱温奋荆襄余威,震慑四方,不正是讨平淮南的大好时机吗?
理论上看,确实如此。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朱温缺乏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,临时起意,仓促东征。后勤补给成为朱温“三征淮南”的最大短板,并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。
不仅缺乏粮草,就连士兵的冬衣都没有配发,路线也没有侦查好,竟然迷路一百多里地,给严重不足的后勤供应雪上加霜。
前文有叙,不再赘述。
就在朱温饮恨退兵之后,杨行密终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,与世长辞,享年54岁。
杨行密,初名杨行愍,占据庐州后,时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为他改今名。世代农家,不精通武艺,但身材魁梧,手能举三百斤,靠着一身蛮勇混社会,又因胸怀宽广有智慧,笼络了一大批精明能干的小弟,在“三十六英雄”的帮助下,通过黑吃黑发展壮大,最终占据庐州,并以庐州为革命根据地,抓住毕师铎兵变的机会,取得了突破性发展。
据记载,某次,他的手下将他坐骑的笼头割断,将装饰用的黄金偷走。杨行密视而不见,不予追究。所谓大人不计小人过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。